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正文

《锡林郭勒草原口述史——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析》讲座纪要

【发布日期:2019-05-10 | 点击数:】

2019年5月7日,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历史文化学院“史学名家”系列讲座在文华楼东区1106室举办,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成崇德教授主讲,我院达力扎布教授主持,讲座主题为《锡林郭勒草原口述史——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析》。

首先,成崇德教授介绍了此次讲座主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在2005年,成崇德教授与锡林郭勒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共同开展口述史项目研究,主要利用“口述史”研究锡林郭勒盟1946—1966年期间的社会变迁。在项目开展期间,成教授及其团队做了繁琐细致的准备工作,提出了三个“100”目标即访问“100个牧民”、“100个干部”、“100个知青”,并根据访谈对象分别拟定了访谈大纲。成教授指出,在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准备,选好调研点,联系好相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人员还有充分了解相关背景,带着问题调研。例如,针对牧民拟定的访谈大纲中要求调查 “废除喇嘛及召庙特权”的相关内容,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此时间段内,锡林郭勒盟却很少有喇嘛出现,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正是带着这样问题有有目的进行的访谈,才能获取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成教授着重介绍了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形成了40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还有众多的录音、录像资料。这些第一手的资料对研究“口述史中的草原游牧社会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成教授逐渐认识到单纯使用历史学文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民族史研究的需要,要适当使用一些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多学科相结合,才能解决相关问题。

讲座结束后,成崇德教授与同学进行了热烈互动,对同学们提出相关“口述史”的问题耐心解答。提醒同学们在“口述史”研究过程中,要选好题目,要有中心点,对调查的对象要选择好,尽量选择有文字记述能加以佐证的对象,并且要严格调查程序,做好录音录像等工作。

最后,讲座由达力扎布教授进行点评。达力扎布教授认为历史研究主要以文献资料为主,但是现实问题的解决则是以田野调查为主。成崇德教授的研究课题对解决现实问题非常重要,田野调查有效的补充了文献资料的不足,我们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借鉴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方法,进行实地调查,才能促进历史研究的深入。

关闭
Baidu
map